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和瑰寶。云南具有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天然優勢和良好基礎,同時,中藥材產業作為特色產業,在云南脫貧攻堅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,對促進云南特色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縣有重要意義。
2022年9月,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《云南省"十四五”中醫藥發展規劃》,提出到2025年,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,中醫藥發展政策和體系更加完善,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升,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,打造面向西南、輻射南亞東南亞的中藥材交易中心,中醫藥在健康云南省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。
云南省藥用資源居全國第一,中藥材種植養殖規模、品種、產值居全國前列,是中國進口藥材數量最多的省份,2022年中藥材相關商品進口量達4萬噸、在全國比重約30.23%。近年來,云南省圍繞發揮“云南資源、區位優勢”接軌國際、打造東南亞“藥都”等政策也進一步推動了云南省中藥材進出口貿易的發展。
01 云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概況
1.1.中藥材資源、藥用植物資源均居全國首位
云南是中醫藥資源大省,素有“植物王國”“動物王國”藥材之鄉”的美譽,全省有中藥材資源種類6559種,藥用植物資源6157種,分別占全國的51.4%和55.4%,全國常規種植中藥材品種約300種,云南145種,占比48%,其中規模以上種植品種約30種,占10%;全國大宗藥材品種40種,云南10種,占25%;民族藥資源有2000多種,有574個品種藥進入中國藥典,居全國之首。
全省中藥材種植品種有三七、天麻、滇重樓、燈盞花、石斛、云木香、云當歸、白及、滇黃精、云茯苓等50余個,養殖品種主要有美洲大蠊、水蛭。
在中藥材種業領域,云南省建立了省級藥用植物滇西北中藥材種質資源圃、南藥種質資源圃、三七種質資源圍等多個種質資源圃,收集不同中藥材種質材料上萬份,有效提升了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水平。選育登記11種云藥品種100余個,審定中藥材良種5個,建成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103個。
1.2.種植區域:昆明、曲靖、玉溪、楚雄、紅河、文山
云南省中藥材產業以產業鏈為主線,以昆明、曲靖、玉溪、楚雄、紅河、文山等產業園區為依托,在滇中、滇南、滇東南、滇西北、滇東北等適宜種植區,發展道地優勢大宗藥材;在保山、紅河、文山、普洱、西雙版納、德宏、臨滄等地,發展南藥種植。云南省還在中藥材種植、養殖主產區,布局30個重點縣市區,配套建設標準化、規模化、集約化基地。
1.2.1.道地藥材細分片區劃分
云南中藥材道地性強。道地藥材是指歷史悠久,產地適宜,品種優良,療效突出,帶有地域性特點的藥材。云南道地藥材主要有三七、天麻、當歸、云木香、燈盞花、黃連、葛根、茯苓、石斛、生姜、砂仁、滇龍膽、草果等。
云南省16個州(市)都有種植中藥材,各縣市區均有不同品種、不同規模種植。目前,已有60個云藥之鄉、30余種道地藥材、4個優質道地中藥材十佳規范化種植(養殖)基地、16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材物質、23種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藥。根據氣候特點和地理緯度,把云南省的道地藥材劃分成六個片區: